继发性肝癌又称转移性肝癌,人体全身各部位产生的恶性肿瘤,都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至肝脏,邻近器官的肿瘤更可以直接浸润肝脏,构成继发性肝癌。在这类情况下,肝脏常常是1个无辜的受害者,本身没有甚么毛病,只是被其它肿瘤连累了而已。而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脏大都有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肝癌只是长时间肝病的结果而已。出现肝脏转移,意味着原发肿瘤的分散,是危险的信号,但现代科技的进步使这1局面有所改观。
1、病因和分类
1.癌细胞是怎样转移到肝脏的?
癌细胞主要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入侵肝脏的。肝脏是血流量很大的器官,人体内有两套给肝脏供血的系统。其1是门静脉系统,腹腔内所有的器官包括胃、小肠、结直肠、胰腺、脾脏的静脉血液都要聚集到门静脉,而后回流到肝脏,将吸收的营养成份送到肝脏合成人体必须的各种物资,将人体代谢产生的毒素由肝脏进行解毒。同时这些器官原发的恶性肿瘤细胞也能够通过这1途径直接流向肝脏,继而在肝脏停留下来构成转移瘤。肝脏的第2套供血系统是肝动脉系统,从心脏供应的富含氧气的新鲜血液经过主动脉、腹腔干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流进肝脏。腹腔外的器官如肺、乳腺、肾脏、卵巢等原发的恶性肿瘤细胞,1般是回流到心脏,在通过动脉系统转移至肝脏。
另外像胆囊、胃、肾上腺和胆管这类与肝脏位置邻近、关系密切的器官,但其原发恶性肿瘤长到1定程度后,很容易向肝脏这个“老邻居”直接分散,构成所谓的浸润转移。
2.癌细胞如何在肝脏构成转移瘤?
恶性肿瘤长到直径大于2厘米时,每天可释放大量的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这些癌细胞通过“随波逐流”终究都可以到达肝脏。肝脏的结够就像1块厚实的浸满血的海绵,血液灌流量较大而流速较慢,肿瘤细胞易于进入肝脏实质并停留下来。其中到达肝脏的恶性度较高的肿瘤细胞可分泌某些生长因子增进本身瘤细胞的增殖,并刺激周围新生毛细血管长入,因此逐步构成独立的肿瘤细胞团块,用不了很长时间就能够构成肉眼可见大小的肿瘤转移病灶了。
2、症状与危害
1般来说继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常较轻,病程发展较隐蔽。当癌肿个数不多、体积不大时,继发性肝癌常以其它器官的原发性癌肿所引发的症状为主要表现,比如结直肠癌的便血、消瘦、腹胀、肠阻塞,胰腺癌的黄疸、腹痛或腰背部疼痛,乳腺癌的乳房肿块,胃癌的腹痛、黑便,肺癌的咳嗽、咯血、胸痛等等。但肝脏的转移病灶逐步长大后,病人也可出现如消瘦、乏力、肝区疼痛、肝区肿块、乃至腹水、黄疸等类似于原发性肝癌的表现。少见的情况是,某些恶性程度高的肝外肿瘤,本身可能体积不大症状不明显,却出现了肝脏的弥漫性转移,肝脏明显肿大,肝区胀满,有时与原发性肝癌难以鉴别。
3、辅助检查和诊断
(1)辅助检查
1.多数病人由于没有肝部的明显症状,常常都是在发现了其它部位的肿瘤落后行常规腹部检查时发现肝脏的转移病灶的。或是肝外的恶性肿瘤已做了手术切除,病人在门诊每隔几个月的定期复查中发现肝脏转移。检查手段主要是腹部的彩色B超、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特别是后两种检查可以直接发现肝部的肿块,并明确转移瘤的个数、大小。
2.体检可能不会有甚么具体发现,除非是转移瘤很多很大的情况下,医生可能摸到肿大的肝脏,并有肝区的压痛。
3.有时由于没法判断肝脏肿物的性质,或怀疑其它部位也存在转移瘤,或为了寻觅引发转移性肝癌的隐蔽的原发恶性肿瘤,可以行PET-CT做1个全身的扫描。
4.为了了解肝脏的功能,为下1步可能的肝脏手术医治提供必要的数据,要进行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主要看胆红素、白蛋白、转氨酶)检查。为了和原发性肝癌鉴别,甲胎蛋白、乙肝或丙肝的病毒学检查也是必要的。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