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不能作为肝癌诊断的唯一标准

2017-07-18 14:17:46 来源:
分享:

甲胎蛋白(AFP)最早是在孕妇体内检测到的,是由增生活跃的胎儿细胞分泌产生。后来在临床进程中发现其与增生活跃的肝癌细胞存在1定联系,因此而用来作为初期肝癌的筛查指标,在肝癌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需要注意的是,AFP升高其实不能作为肝癌诊断的唯一标准。

AFP是人体在胚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1种特殊蛋白,系肝细胞内粗面内网核糖颗粒所合成。胎儿诞生后,其AFP浓度降落,并会在几个月至1年内降至正常,甲胎蛋白不能作为肝癌诊断的唯一标准。正常成人的肝细胞不具有合成AFP的能力,因此血清中AFP的含量极微。临床上除肝细胞癌时,AFP可出现显著升高以外,妊娠、胚胎癌如睾丸癌、卵巢癌和极少数胃、胰、胆管、结肠直肠癌也可致使AFP升高,但其绝对值不如肝细胞癌高。

血清AFP升高为肝细胞癌最重要的标志物,其阳性率可到达60%~70%,如果血清AFP延续大于400ng/ml且延续4周以上,转氨酶正常,则肝癌的得病率较高。但仅凭AFP升高不能确诊肝癌,不能做出肝癌的诊断,由于AFP存在变异体,非肝癌的患者也会升高,甲胎蛋白不能作为肝癌诊断的唯一标准。

对非癌性肝病引发的甲胎蛋白升高可以借助AFP变异体检测来鉴别,如刀豆素A结合型甲胎蛋白(AFP)升高可见于肝细胞癌和肝硬化,刀豆素M非结合型甲胎蛋白(AFP)升高多见于胚胎癌和肝癌等,甲胎蛋白不能作为肝癌诊断的唯一标准。

分享: